在世界歷史上,中國長久以來都是以東方大國自居。尤其是唐朝,這個曾經被外國稱之為萬國之國的朝代,其繁華強盛一度使中國成為「天朝上邦」,接受萬國朝賀。
唐朝的強盛不僅源于他們的經濟與文化,更是源于那足足1200萬平方公里的疆域。現在人們往往都感嘆當初唐朝的疆域之遼闊,卻很少有人知道,之所以唐朝能向外擴張,都要感謝一位大將——蘇定方。
可就是這麼一位勞苦功高的將領,卻在死后被一些「演義」抹黑,惹得后世對他的爭議不斷,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?
蘇定方本名蘇烈,他的字「定方」是由他父親所起,意在平定四方、安邦定國,由此可看出蘇定方家中的愛國情懷。
隋煬帝末年,蘇定方年僅15歲就隨著父親蘇庸上戰場,平定各個躁亂的州郡,多年的戰場經驗讓這個天資不俗的小伙子,成長為揚名一方的大將。在其父戰死沙場之后,蘇定方接下父親的軍旗,大破當時為禍一方的清河叛軍。
在這個時期,蘇定方最大的成就,就是親手斬殺了清河叛軍的首領張金稱,又打敗了邯鄲叛軍,讓鄉鄰在亂世中得享安寧。
唐太宗李世民繼位之后,派人邀請蘇定方入朝為將。彼時唐太宗沒有預想到,他的這一舉動將給唐朝帶來一個萬國來朝的繁榮時代。
唐朝正受東西突厥的連年騷擾,在蘇定方的運籌帷幄下,用了近三十年,勢打敗了東西突厥。這并不僅僅是一場戰爭的勝利,而是唐朝版圖的一次大擴張。
公元657年,彼時已經是唐高宗李治在位,高宗命蘇定方為將領征討西突厥,蘇定方以一萬余軍隊與西突厥十萬大軍周旋,以少勝多斬殺數萬突厥戰士,這一戰打得突厥軍隊瀕臨崩潰。
西突厥連戰連敗,最后甚至退到如今的烏茲別克斯坦首都那一帶地區,蘇定方連城帶人俘獲,唐朝的勢力自此擴張到了中亞地區。
經常有人說唐太宗貞觀之治年間是唐朝最為強盛的時期,其實在歷史上,唐高宗在位時期唐朝的疆土面積才達到了巔峰,這都離不開蘇定方這個大將。
年過古稀的蘇定方還曾東征高句麗,他把一生都奉獻給了家國,最后病逝于前線,一生無愧于「定方」二字。
聽聞蘇定方死訊的唐高宗傷心不已,給予了他極高的身后事待遇,可以說是極盡榮寵。
可令人意想不到的事,這位對唐朝意義非凡的大將軍,在死后卻遭到了演義的抹黑!
近些年經常有人會產生這樣一個思想誤區,那就是將演繹的內容當成真實歷史去看待。
但演義本質上只是根據歷史而杜撰出來的小說話本,并不能代表真正的歷史。
就像我們熟知的「三國演義」一樣,人們最耳熟能詳的情節莫過于 「諸葛亮氣死周瑜」、「諸葛亮借東風」等等,但在真實歷史上這兩件事其實都沒有發生過,只是后人在寫小說的時候為了更有戲劇性所以才著重筆墨進行杜撰。
真實的周瑜并沒有演義中這樣小肚雞腸,可以說演義對真實歷史上周瑜進行了一定的抹黑。
而蘇定方也遭到了這樣的抹黑,就在人們熟知的「隋唐演義」之中,作者為了小說能更有戲劇沖突,而將這位奉獻一生的大將抹黑成了一個急功近利不擇手段的小人。
在演義中,蘇定方成為了李世民、羅藝等正面人物的對立方,面對羅藝這種大名鼎鼎的民族英雄,演義中的蘇定方不僅毫無尊重,還多番陷害于他。
而最出名的莫過于「蘇定方坑殺羅成」這個故事,演義中蘇定方心狠手辣,不僅在亂戰中射殺了羅藝,後來還引誘羅藝的兒子羅成只身陷入泥沼最后亂箭射死。
讀者每每讀到這里,都對蘇定方恨之入骨,但在真實歷史上蘇定方和羅藝根本沒什麼交集,就連羅藝有沒有羅成這麼個兒子也都是懸案。
可憐蘇定方戎馬一生,卻在演義中被抹黑成唐朝的一大罪人,他為征戰三十余年的功績竟鮮少有人知曉。
而他之所以會被人抹黑,目前一共有兩種說法。
其一是蘇定方后期與武則天武后的心腹是友人關系,雖然蘇定方沒有表示過自己和武后有任何交情,但在他人眼中他已經是武后一黨的人。武則天稱帝,后人多又滿,所以才會在演義中抹黑蘇定方,刻意隱瞞他的功績。
其二則是他在隋末農民起義的時候投奔過竇建德,當時竇建德一行人雖然也是農民起義,但與貴族出身的李氏水火不容,雙方多番爭斗,所以在後來人們的小說話本中,竇建德一方的人往往都是以反派的身份出現,蘇定方也是因此才在隋唐演義中落了個反派的身份。
雖然蘇定方因為演義的緣故多年來一直遭到后人誤解,但他的功績卻是什麼誤解都抹消不掉的。中國能有1200萬平方公里的大唐盛世,也多虧了這位民族大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