奇葩戶型千千萬,跑道房算一個。
跑道房,顧名思義就是房子的走廊像跑道一樣,從臥室到衛生間,還需要「助跑」,十分不方便。
在孫儷主演的電視劇《安家》中,就曾出現過這種奇葩的房子。
劇中,房產中介房似錦(孫儷飾演)就將一套跑道房,成功賣給了宮蓓蓓(海清飾演)一家。
這也是《安家》最具爭議的一段劇情。
宮蓓蓓和丈夫都是博士學歷,倆人在上海有一份體面穩定的高收入工作,但存款不多,還是六口之家、懷著二寶,擠在一套60m²的小房子里,生活處處是不便。
為了擺脫這種讓人絕望又無力的居住困境,宮蓓蓓在房似錦極具「誘惑」的推薦下,買下了一套建面78m²的兩居室。
作為骨干醫生的宮蓓蓓,晚上回到家里也只能躲在廁所里修改論文。
這套房子售價不便宜,每平方高達5.51萬,還是頂樓+跑道戶型的奇葩結合。
但房似錦巧妙地將狹長的走廊,規劃成了展示孩子才藝的空間。
而跑道另一頭的臥室,則被她描述成了:
「這一間,可以遠離孩子的喧囂」。
對于這對高知夫妻來說,能花一份錢買下個小三居,解決生活+工作的燃眉之急,聽上去確實很值得。
不過,網友們卻覺得花三百萬買下一套難轉手的奇葩跑道房,屬實有點沖動。
但代入一下,當代年輕人為了能有個家,同時還能兼顧學區地段、功能分區, 就算是個跑道房,也會毫不猶豫上車。
北京西城的一對高知夫妻,亦是如此。
為了讓孩子享受更好的教育資源,他們買下了一套建面只有58m²的學區房,戶型還同《安家》中的「跑道房」有著異曲同工的難題——
Z字型結構、狹長的走道、南北距離長達19米……
但原始戶型的弊端并沒有嚇退夫妻倆,反而點燃了他們對改造的熱情……
這套房子位于西城,小區南側毗鄰小學,站在房子里能看見學校的操場。
不過,雖然學區房地段優越,但戶型卻奇葩極了。
整體結構呈Z字型,南北長達19米,面寬最寬處4.4米,最窄處1.7米。并且,58m²的面積,還要住下一家三代四口人……
原始戶型圖
屋主是一對高知夫妻,生活中十分有愛,對于房子的改造訴求也全都圍繞著孩子、老人展開。
改造需求:
1.一居改三居是剛需;
2.南向唯一的臥室給老人,他們心疼老人辛苦了一輩子,更需要舒適向陽的環境;
3.孩子正處于多動好學的年紀,想給孩子一些居家玩耍和學習的空間。
但考慮到這種老房子基本上都受限于承重墻,無法從結構上下手,于是設計師里白通過重新調整布局來實現空間的優化。
改造后戶型圖
改造過程:
首先, 要考慮如何安排一家人各自的休息空間。
1.原先的長條臥室結合陽台,長度6.78米,足夠一改二,分出老人房和兒童房;
2.兒童房利用縱向層高,設計成樹屋,上面睡覺,下面玩耍。
3.客廳面寬4.4米,即便放下夫婦倆的1米8的睡眠艙后,余下的面寬也很寬敞。
其次,再將目光放到「如何榨干每一寸空間」上, 這也是本次改造的精髓所在。
設計師以「貪吃蛇游戲」為靈感,圍繞「跑道房」的走廊墻體,規劃出「一個功能咬合一個功能」的布局分配——
從入戶開始,一面墻玄關柜→銜接男女主睡眠艙→長走廊依次布局盥洗區+洗衣區+家政區+衣帽區+鋼琴房→然后銜接老人房衣柜。
而另一面墻,老人床透過室內窗銜接兒童樹屋→分離式衛生間→咖啡角→客餐廳→廚房。
這樣一來,便能有效緩解跑道房冗長的尷尬,每個區域像是俄羅斯方塊一樣相互咬合,緊密聯系。
可謂是將小戶型的每一寸,都榨干得淋漓盡致!
原始入戶是一個接近方正的起居室,開門一眼望穿,毫無隱私和收納空間可言。
設計師在門的右側規劃出屋主夫妻的睡眠艙后,拉平過道的同時騰出一個走廊式玄關。
走廊玄關的兩側,分別設置玄關800庫+整面鞋柜。
既能完善入戶動線及儲物能力,也能有效隔離塵土,打造出一個實用、整潔的入戶功能區。
玄關與睡眠艙之間,用一組雙面柜作為隔斷,相互銜接,隔而不斷。
同時,還能阻隔入戶視線,保證屋主夫妻休息區的私密性。
雙面柜面向玄關一側,是進深44公分的鞋柜
睡眠艙長2米,寬1.8米,相當于一個雙人床的大小。
整體空間由一扇三聯推拉門圍合而成,特意設計成床箱的形式,拓展儲物功能。
平日關上門,既能保證空間獨立使用的隱私性,也能在白天作為公共區域的延伸。
從而拓展空間尺度,與起居空間形成良好的圍坐式交流場景。
睡眠艙與起居室
起居室在分隔出睡眠艙空間后,寬距還剩2.62米,但好在4.5米的長度沒有縮水。
于是,設計師揚長避窄,規劃了一組座深65公分的卡座來代替沙發功能,保證舒適度的同時還能兼顧收納。
3.93米的超長卡座,足以7-8個成人并排坐。
作為房子里面積最大的一個公共區,起居室不止作為單一的會客、用餐功能區,還通過定制柜,規劃出了咖啡角、頂面書架。
同時,加入投影和可移動電視,復合了觀影、閱讀、辦公、下午茶、親子游戲等更多生活場景。
卡座右側,作為一部分餐椅使用。
搭配長桌、兩把椅子形成餐廳模式,上面的吊柜和卡座底部的抽屜,都可以補充餐區的收納功能。
考慮到這是一個有娃家庭,卡座沙發下方抽屜的存在,剛好可以收納孩子平日散落一地的玩具和繪本。
既能方便拿取,也能從小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,減少家長的「育兒焦慮」。
走廊位于中間位置,剛好對著北側的窗戶,能使南北空氣產生對流,因此沒有移位。
經過測量走廊本身的寬度,設計師以「貪吃蛇」為靈感榨干過道,利用走廊狹長的特點,讓出足夠舒適、不妨礙行走的空間尺度,來優化功能分區和收納能力。
左側睡眠艙銜接洗手台,右邊咖啡角銜接如廁區+淋浴房。
洗手台放在走廊的開端,離入戶不遠,回家能第一時間洗漱,雙台盆的設置足夠一家4口人使用,避免早高峰擁堵。
鏡面柜、台下柜也是見縫插針做了足夠的收納區域,既能保持台面整潔,還能分類收納。
如廁區和淋浴房位于洗手台對面,動線十分順暢。
洗衣區則位于洗手台的右側,無縫連接、垂直擺放,大大節省了空間,提高空間的利用率。
一旁的整面柜子,包含了家政柜、孩子的大衣柜、書柜,使得家務動線不再繁瑣,反而變得清晰有條理,縮短了折返的時間成本。
順著洗衣區往里走,兩側都是孩子的地盤。
大衣柜旁邊為鋼琴區,對面則是兒童樹屋,既方便平日拿取衣物、練習鋼琴,如廁、洗漱的動線也十分便捷。
鋼琴區采用嵌入式安裝,對面特意留出寬距,平時拉開鋼琴凳,也不影響過人。
墻面在施工時做好隔音處理,感受美好生活的同時,亦不會對鄰居造成影響。
即使在有限的一點空間里,對培養孩子興趣愛好也絕不妥協,這大概就是天下父母都能理解的愛吧~
順著樹屋再往里走,末端就是老人房。
這一段過道的墻面,銜接著衣柜+孩子的學習區,所有功能都能緊湊出現在需要它的位置,一點都沒有浪費。
原先的主臥南向,采光和面積都是最好的,現在留給老人居住。
除了是因為姥姥早已退休,平時帶孩子時間更多,屋主夫妻也希望能通過這樣的方式,來報答老人的犧牲和付出,同時言傳身教,教會孩子什麼是愛。
老人房與兒童房之間用推拉門隔開,充分保證隱私。
同時,貼心的設計師還在隔斷上開了一扇室內窗。
一是可以往兒童房里引入一些自然光,方便晚上彼此照顧,二是慢慢培養和維系隔代親的感覺,尊重老人的情感需求。
兒童房,被設計成孩子最夢寐以求的樹屋。
上方是床,通過隔柵和圓洞通風。
下方則是孩子的專屬游戲區。
設計師規劃出了一些開放格用來收納繪本和玩具,平時孩子自己也能玩得很盡興。
盡管孩子自己的小家不大,但擁有一個美好、有愛的童年時光,回憶起來更像是一份珍貴的禮物。
通往樹屋上鋪的樓梯間,樓梯部分是可以收納的抽屜,方便實用。
分離式衛生間位于書屋的樓梯旁。
一側馬桶一側淋浴,孩子早起上課,夫妻倆上班,滿足一家人高峰時段同時使用。
廚房面積很大,唯一的缺陷就是相當窄。
設計師規劃了L型的櫥柜,釋放出足夠的空間,滿足烹飪需求。
改造后,這套僅有58m²的奇葩跑道房,不僅戶型變得合理有序,功能強大。
原本最雞肋的走廊也擁有了各種分區,不管是收納,還是動線都秩序井然,一點兒空間都沒被浪費。
或許在外人眼里,這是一套迫于學區房才無奈買下的「大冤種」戶型。
但你看,經過巧妙地設計改造,其實小戶型里的三世同堂,也能是人間理想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