母親與孩子之間存在著一種特殊的羈絆,這種羈絆不光是由血緣關系塑造而成的,更是通過日復一日、年復一年的相處和相愛鑄造而成的。
母親是一個孩子生命中最早最重要的依靠和支持,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,母親就扮演著照料,保護和教導孩子的角色。
她無私的付出自己的時間,精力和愛,默默的關心著孩子每一個需要和細微的變化。
一個優秀的母親會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擔任著朋友這一角色,她們將成為孩子的傾訴者,引導者和榜樣,與孩子一同經歷生活中的喜怒哀樂,
分享彼此的快樂與困難,她們會鼓勵孩子追逐夢想,給予其獨立自主的空間,同時又無條件的送上指導和支持。
這樣的愛向來都是無條件的,哪怕孩子犯了錯誤或是迷失了方向,母親也會包容和原諒孩子,她們愿意為了孩子的幸福和成長做出犧牲而不求回報。
然而在現實生活中,并不是每一個人都擁有幸福的童年,尤其是在畸形的原生家庭里,母親給孩子帶來的影響非但不會讓他成長得更好,反而會給他帶來一生的疤痕。
有毒的媽媽。
著名的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把危害孩子成長的父母叫做有毒的父母,這類惡劣行為并不是偶然間發生的,更不是短暫性的,而是一種長期的、習慣性的對孩子的傷害舉動。
一,控制欲過強的媽媽。
在生活中,有一類母親對孩子的控制欲超出了正常的限度,她們不允許孩子擁有自己的想法和主意,更不允許孩子做出違背自己心意的事情。
她們害怕子女不再依賴她們、需要她們,希望孩子永遠都不能獨立生活,一旦孩子擺脫了控制,她們就會格外的痛苦,仿佛人生都失去了光彩。
這類母親對自己的價值和存在感依賴于對子女的控制和支配之上,她們認為只有通過掌控和干預孩子的生活,才能證明自己的重要性和存在意義,當孩子展現出獨立性,
并逐漸不再需要母親的過度干涉時,她們將受到巨大的威脅,無時無刻不擔心著自己的地位和角色出現失衡的狀況。
這種擔憂和焦慮會進一步加深母親內心深處的脆弱和不安全感,她們害怕自己被拋棄或是被遺忘,從而試圖通過控制來保持親密關系,
但過度的控制只會限制孩子的成長和發展,同時也會讓母親和孩子彼此離心。
小歡喜中宋倩的父母就是典型的例子,為了監視女兒的一舉一動,她們把女兒臥室和客廳之間的墻直接改成了透明的玻璃,
不僅如此,她們還對女兒參加冬令營和報大學聯考志愿等一系列事情橫加干預,直接導致女兒患上了中度抑郁。
二,有言語虐待的母親。
孩子年紀尚小,自我評價體系尚未發展健全,正因如此,他們的自我認可程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父母對她們的評價。
假如母親時常辱罵和貶低孩子,孩子的內心就會形成嚴重的心理創傷,他們可能會恐懼無助,憂慮,還會自我質疑,認為自己不配被尊重和愛護。
比如父母經常辱罵孩子笨、無用,無論孩子做什麼事情,得到的永遠是批評和指責,那麼這類父母就是典型的具有言語虐待行為的父母。
這類父母往往有兩個特點,一個是頻繁的辱罵孩子,一個是言語極其偏激。
這兩項行為加在一塊會讓孩子受到莫大的傷害,為了盡可能的討父母歡心、在家庭風暴中變得隱形,他們會逐漸壓抑真實的想法,以至于變成討好型人格。
三,有身體虐待的媽媽。
中國家庭并不抗拒打罵式教育,這似乎是千年來的傳統,正所謂棍棒底下出孝子,很多父母都堅信,只有經過了打罵的孩子才能成長得更加茁壯,無懼社會的風吹雨打。
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思想觀念的改變,如今的我們已經深刻的意識到,打罵并不能真正意義上的教育好孩子,身體虐待是一種非常不負責,
也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為,它會給孩子帶來長久而深遠的傷害。
通常而言,身體虐待型的媽媽并不是因孩子的錯誤而去打罵孩子的,她們僅僅是因為自己的壓力無處發泄,才對著孩子拳腳相向。
假如一個母親主動找茬并對孩子施加身體虐待,她很有可能患有心理上的問題,比如控制欲過強,不良情緒管理失衡或是自我價值感缺失等等這些心理問題,
導致她把發泄情緒和掌控家庭的需求轉化為對孩子的暴力行為。
盡管這世上沒有幾個媽媽是完美無缺的,每個人都會有相應的不足之處,但在子女的教育問題上還是應該審慎對待,而不是在孩子的身上彌補自己的心理缺失。